眼见她起高楼,眼见她楼塌了

2021-12-22 来源:团结湖参考 分享到:

图片来源:pixabay

再见薇娅。

事情还要从马斯克说起。

11月初,马斯克这位全球首富在推文中发了一首曹植的《七步诗》,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猜想。虽然没有人准确地知道马斯克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这和他在上个月被“逼捐”有关。

10月底,联合国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马斯克捐出个人财富的2%,就可以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把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难题抛给一个亿万富豪,这既是一种公开的求助,又像是一种发难。当然马斯克也不是吃素的,他回应说:“如果世界粮食计划署能够以透明公开的会计方式,详细描述如何用60亿美元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我现在就卖特斯拉股票。”不用说,这个事情最终没有谈成。

联合国官员把马斯克推向一种道德困境,但马斯克敏锐地指出了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制度性软肋,“逼捐”由此陷入了僵局。马斯克虽然保住了自己的股票,但是并不能回答这样一个诘问:当数千万人还因为饥饿而处于死亡边缘时,少数巨富却拥有天量财富是不是道德和正义的?于是他把一个中国古代诗人挡在了自己面前。

马斯克被“逼捐”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代征兆。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公众和舆论对畸形的贫富差距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对亿万富豪的道德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资本论》,想来也是在寻求某种答案。

说回到我们身边。直播带货的“顶流”薇娅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新闻出来之后,引发了段子手的狂欢。但更常见的感慨却是,“普通人的心态崩了”。这里面究竟有怎样一种微妙的失落感呢?你以为她是一个“售货员”,但人家早已是顶级富豪。你汹涌的消费热情,汇聚成了她的财富。而她所缴纳的罚款的零头,可能是你永远都赚不到的。无论你是不是当过她的韭菜,那种苦涩感恐怕都是挥之不去的。

薇娅最早是在著名的“动批”市场开服装店的,虽然一度出道当歌手,但是并不成功。在新零售的业态出现之后,她敏锐地把握住了潮水的方向,在很短时间里就成为带货界屈指可数的顶流,在消费领域展现出令人咋舌的号召力。在获取巨额财富的同时,薇娅本人也成了明星,拥有数不清的荣誉和光环,甚至还被聘为“2021年度网络诚信宣传大使”。薇娅的成功似乎是一个完美的“上升”典范,藉由时代的机遇和个人禀赋,她从社会底层快速完成了身份“跃迁”,让人感觉特别励志。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还是经不起“凝视”。眼见她起高楼,眼见她楼塌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不得不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巨大代价。她的名字犹如昙花,在盛放之后将会杳不可闻。

但是更深刻的启示,其实是在薇娅这个个体之外的。观察薇娅等人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到影响力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即少数人凭借自身的巨大号召力,可以完成业态的重塑。一个人就可以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就可能成为一个“行业”。这不仅意味着新的市场规则的出现,在财富领域,它还可能形成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薇娅并没有创造消费,她所创造的是更像是对于消费的冲动。薇娅似乎塑造了一个超高速、全行业的供需渠道,但它只是像黑洞一样,吸收了本来就已经存在的零散渠道。与其说薇娅的财富来自于创造,不如说更多来自于无差别的“收割”。薇娅只是附着在“互联网+”业态上的一个人格化符号,她所对应的是消费领域古已有之的冲动与盲目。可以看得出,对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财富新贵,我们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

每个时代都会塑造自己的财富英雄,但并不会自动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业态可能很新,但财富观念却可能是陈旧的,甚至是腐朽的。说到这里,我想着重提一下“共同富裕”这个概念。走过的路越多,看过的世事越多,越发觉得共同富裕是一个超越国度的美好愿景。也许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和“小目标”、和13.41这个数字扯上关系,但只要那个美好的愿景还在、还被坚持,所有的奋斗都有意义。

(文/蔡方华)


分享到: 编辑:李怡萍 统筹:王战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