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自2021年以来,巩义市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以星级文明户认领制工作为抓手,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风尚,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吹起了一股移风易俗的新风。
走进巩义市后泉沟村,显要位置的墙上张贴悬挂着红白理事会章程、成员名单和服务监督电话,一阵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知晓、受群众监督。移风易俗的文明风尚正在后泉沟村里不断深入人心。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党日、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的意义,向群众讲明白红白事找谁办、到哪办、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不定期入户走访,听取意见。
“我们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主要由老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组成。老党员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们说的话村民更容易接受。”后泉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中成说,村里重新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及红白事操办标准,村民操办红白事需提前报备,理事会将在尊重事主意见基础上,依照本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操办,大到酒席桌数,小到菜品种类,都一一严格把关。
“前段时间我儿子栋华结婚,提前和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说了一下,就有专人上门,拿着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告诉我买多少菜、多少肉、多少钱的烟和酒,啥也不用操心,还省不少钱。就在村里吃的大锅菜,邀请50多个人,大家给多少都行,10块、20块、50块,是个心意,操办的婚宴既喜庆又热闹,既省心又节俭。” 提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后泉沟村村民张虎豹连连称赞。据不少村民说,过去办喜事,都要提前准备家里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虽然是喜事,但总会让人觉得习俗太多,无暇顾及。自村里简化红白事习俗后,村民纷纷认为这不仅给村里带来了文明新风尚,更减轻了负担。
“今年,我的父亲离世,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主动和我沟通,帮助我把父亲的事情办理了,还领了800元的政策补助,我感受到了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温暖。”。 后泉沟4组村民焦明钦说,今年他父亲突然离世,由于自己年轻,事情的程序不了解,在自己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村里红白理事会主动去和他沟通,帮他把事情顺利办理并且还享受了800元的补助。
除此之外,后泉沟村还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村民李喜林的母亲,90多岁喜丧,村红白理事会第一时间联系其亲属,问明情况之后,与家属们一起协商处理后事,并大力宣传宣讲“移风易俗”政策,提倡丧事一切从简,和家属经过一番沟通讲解之后,同意火化。从村民去世开具火化证明、办理火化手续,到出殡封存骨灰盒埋入公墓,红白理事会成员都做到全程陪办,免费提供服务,真正让村民省心更暖心,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现如今,在后泉沟村,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正逐渐失去市场,倡勤俭、拒铺张、反浪费蔚然成风,群众在省时、省钱、省力的同时,也看到了乡风文明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