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是否可以听清?”“现在开始对双方进行在线诉前调解。”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8月10日,管城区法院特邀调解员通过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具有法律效力。
2020年5月26日,段某急需周转资金向李某借款1万元。后来段某仅归还2000元,剩余钱款以没钱为由拒不归还。于是李某起诉至管城区法院。
收到李某的起诉后,管城法院根据推行的繁简分流、多元解纷机制,审查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于是将案件委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王爱敏接受指派后,认真翻阅卷宗,了解案件基本情况。随后王爱敏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劝导段某积极应诉,争取诉前化解纠纷。在王爱敏与段某的多次沟通中,段某终于敞开心扉,表示其认可该笔债务。王爱敏看到有调解的可能,于是准备组织双方面对面进行调解。
然而,此时的郑州恰遇暴雨突袭,后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为了不影响调解进度,王爱敏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便依托法院调解平台,原告、被告、调解员三方同时登录平台,通过视频调解隔空解决双方纠纷。王爱敏指出段某应当感谢李某帮助其渡过难关,现在李某有用钱之需段某理应克服困难,把欠的钱如数还上。
最终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意见,确定了由段某于年底前一次性向李某还清借款8000元,双方当日在平台签署调解协议,并向管城区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亦于当日立案审查。
在疫情期间,管城法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组织干警下沉北下街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8个卡点进行卡点值勤,一手抓审判执行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组织当事人线上调解、云上开庭,确保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不误。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杨绿水 徐晓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