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山河祖国——去郑州看华夏古国”活动采访团还来到登封王城岗遗址发掘现场,探寻黄河文化深厚底蕴。
走进登封王城岗遗址发掘现场,记者看到遗址附近一边是绿油油的麦田、车水马龙的道路,一边是考古工作人员一担一篮剥除历史尘封的忙碌身影,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相辉映。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南眺箕山、北依嵩山。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1976-1981年发现两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并发现有奠基坑、青铜器残片、玉器和文字等,有专家称之为“禹都阳城”。
2002-200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新发现一座面积34.8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大城,同时发现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重要遗存,并在大城中部偏北处发现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
2020年4月,“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登封王城岗遗址作为项目的重点遗址之一,开启了新一轮的考古工作。2020年的钻探发现在大城北部分布有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夯土群,是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所发现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夯土基址之一。大范围夯土基址的确认,一方面证明大城中北部是生活居住区,且极有可能是贵族生活区;另一方面佐证王城岗大城在颍河流域的中心地位及环嵩山地区“雏形国家组织”的出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马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城岗遗址龙山时代遗存中既发现了文字又发现了工艺成熟的青铜容器,既有城墙城壕又有大范围的夯土建筑基址,既有外来的礼器(石琮)又有阶级压迫的证据(奠基坑),可以证明中原地区的王城岗遗址在龙山时代晚期已迈入文明社会,甚至形成了包含国家机器的“雏形国家组织”,是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社会、迈入国家阶段的有力证据之一。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 /文 李新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