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采访团来到位于荥阳市城南的织机洞遗址,探寻古人类遗迹。
织机洞掩藏在郁郁葱葱的山体中,从山下拾阶而上,荆条树,野桑树,构树等树丛枝条舒展,嫩绿的叶子将展未展,仿佛伸着懒腰睡眼惺忪的孩童。行至洞口,凉意扑面而来。不知生活在公元前5000年到30万年前的先人们,是否也曾这般在洞口等风来……
据荥阳市文物中心综合科科长任一铭介绍,织机洞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确认于1985年的全国第二次文物大普查。
1990年~2004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为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先后多次对其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确认其距今约5000到30万年,遗址最深厚处地层深达24米以上,从底部向上划分为23层,涵盖了秦汉文化层、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层、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层等,以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为主。
任一铭说,在目前的发掘区中,发现用火遗迹17处,出土石器近1600件、石制品6000余件,哺乳类和鸟类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已得标本万余件。综合研究表明,织机洞遗址是继北京猿人洞穴遗址之后,北方地区发现的位置最偏南、时代较早、石制品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处洞穴遗址,故被誉为“河南第一洞”“中国第二洞”。
此外,任一鸣提到,在目前古人类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的现代人起源方面,织机洞遗址也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世界人类学界应用DNA技术,通过线粒体测试,认为世界人类因7万年前菲律宾的火山大爆发,引起地球进入大冰期,导致世界人类除南非人外均已灭绝,而中国人则为南非人的后裔。但织机洞遗址的发现否定了此种观点。
“织机洞遗址具有典型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特征,没有发现外来文化因素,从而成为世界人类起源的重要研究地。2005年10月,‘织机洞遗址与东亚旧石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荥阳召开,包括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相关专家出席会议,莅会的专家与学者对织机洞遗址的重大价值一致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据荥阳市文物中心副主任任向坤介绍,织机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继北京周口店之后旧石器洞穴的最重大发现,也是首次发现在一个洞穴遗址内既有旧石器又有新石器遗存,它对研究现代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织机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他们正在按规划筹备织机洞生态遗址文化公园的。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文 李新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