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野山菌,如何撑起郑州胡辣汤界的“隐形人气王”?

2021-03-2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清晨上班前,走进街边的胡辣汤小店,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配上焦黄的油条或油饼,这是河南人情有独钟的仪式感早餐。在胡辣汤升腾起的人间烟火气中,映照出老百姓一天的活力与精气神。

胡辣汤“江湖”流派众多

营养才是胡辣汤“根与魂”

去年,有媒体曾评选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南美食名片,呼声最高的是烩面与胡辣汤。

相对于烩面,在外界看来,胡辣汤的定位更多偏向于小吃,但在河南人眼中,这才是每天清晨开启一天生活的“主食”。

河南百姓对胡辣汤有多喜爱?仅以西华县为例,当地有20万人投身胡辣汤产业,年创产值40亿元,这也只是胡辣汤产业的冰山一角。

市场消费的刺激,让省会郑州的市场演绎出各大胡辣汤流派。2019年前后,杨凤花胡辣汤与高群生胡辣汤等代表的传统胡辣汤抢滩郑州市场;而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方中山胡辣汤等代表的新派胡辣汤,更是早早的在郑州安营扎寨。

一碗胡辣汤,传统与创新的交织碰撞,让胡辣汤产业有了走向全国的勇气。

早年,让胡辣汤成为早餐界小吃的呼声不绝于耳,但鲜有连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究其原因有三:

1、偏咸、偏辣的胡辣汤,在部分消费者看来是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在健康观念觉醒的当下,胡辣汤如何研发出更具广谱的口味以适应市场,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胡辣汤作为早餐,相对于正餐客单价低、溢价空间小。市场上多以“夫妻店”形式存在,小、散、乱成为胡辣汤产业的常态,很难形成连锁化效应。

3、不少具有企业思维的经营者,在经营胡辣汤品牌的过程中,并未完全掌握胡辣汤的精髓。

追根溯源,传自清朝宫廷的胡辣汤,最早以驱寒强体的形象为外人熟知。讲究营养,健康才是胡辣汤的底色,抓住这两张“王牌”,才是抓住了胡辣汤的“根与魂”。

胡辣汤领域细分野山菌品类

郑州跑出胡辣汤品牌“隐形人气王”

曾有不少网友询问,外地朋友来郑州玩,要带他们去哪家胡辣汤店呢?

就像葛优所说,哪家人多我去哪家。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环境中,哪家店人多也意味着其必有独到之处。

郑州胡辣汤连锁品牌哪家是佼佼者?如果提出这个问题,包括老郑州十有八九都猜不到。根据了解,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或可入围。

不信?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郑州范围内拥有直营店22家,省内外店面总数超过60家,并打造了中央工厂进行系统配送。

尤值得关注的是其直营店数量,相对于容易被“割韭菜”的加盟模式,直营店实际上展示了一家企业对的品牌自信力。例如火锅界“黑马”巴奴毛肚火锅,在成名之后砍掉了所有的加盟店,为的就是对品质、品牌的把控。

与传统胡辣汤不同,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是新派胡辣汤的代表品牌。无论是早前提出的“一碗胡辣汤、五种野山菌”,还是当下“营养野山菌,河南方一坤”的品牌细分,也清晰的突出了其战略定位与企业精髓。

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做对了什么?实际上就是精准击中了胡辣汤三大痛点。

传统胡辣汤太辣,不具备广谱的大众口味?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告诉我们,醇香的胡辣汤更能带来元气满满的一天;嫌胡辣汤的肉少?大块精而不腻的牛肉,过足嘴瘾;嫌胡辣汤没营养?添加五种看得见的珍贵野生菌食材。

口味上的醇厚与食材上升级,让一碗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中有料,更有味。

去了方一坤才知道

在胡辣汤店里也能吃出巴奴的高级感

实际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只是深耕郑州市场20年后的厚积薄发,堪称胡辣汤界“扫地僧”般的存在。

去惯了颇有烟火气的街边胡辣汤小店,走进原木色的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才明白原来胡辣汤店也可以设计的这么有高级感。

简洁的门店并未有过多的装饰,陈列的优质食材,更是在强化你对野山菌三个字的印象。

恍惚间,似乎有一种到巴奴毛肚火锅吃饭的感觉——尽管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没有鲜明地提出产品主义,但无论是店面设计还是食材选购,每一步都充满产品主义的气息。

与巴奴毛肚火锅一样,方一坤自建了超过2000平方米的中央工厂系统,不仅满足自供,还可以对外供应,这在全国的胡辣汤品牌里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目前,除了油饼尚未实现统一配送外,方一坤的水煎包、油条等都完成了统一配送。在此前的市场监察中,包括知名品牌胡辣汤店都陷入过“铝超标”等质量风波,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则尽量避免这种可能性,让消费者吃的更放心。

当然,方一坤的精髓,还是在那碗醇香浓郁的胡辣汤中。传统胡辣汤中,往往添加黄花菜,原因在于黄花菜不吸收汤中的味道,还能增加嚼劲。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则精选五种野山菌,并且非碾碎入汤,而是让消费者看得见,在增加营养的同时,对整个胡辣汤咸、香进行了调和。

目前,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在郑州各区域都有门店开设,拿出手机,导航到距离你最近的店中,品尝一碗充满野山菌味道的胡辣汤,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吧。

郑报全媒体记者 樊无敌 李珂 文/图


分享到: 编辑:李冬生 统筹:刘书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