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运461吨防疫物资!这趟车爱心满满,中欧班列郑州—芬兰赫尔辛基首班开行

2020-11-2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赛华 经开时报 杨勇 文/图


11月20日上午,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首班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驶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踏上通向北欧芬兰赫尔辛基的万里行程。今日首发的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的班列共搭载43组集装箱,货物主要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抗疫医疗器材、隔离衣、灯具等,总货重461吨,总货值300.1万美元。

截至2020年11月20日,郑欧班列总累计开行3745班(2243班去程,1502班回程),总累计货值155.5亿美元,货重202.04万吨,其中2020年累计开行985班(598班去程,387班回程)。

中国内陆到欧洲的目的站城市再次扩容

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线路是郑欧班列继德国汉堡、慕尼黑、比利时列日线路之后,新增的第四条欧洲线路,标志着中国内陆到欧洲的目的站城市再次扩容。

逐步实现郑欧班列对进入欧洲之后的“扇向辐射”,为欧洲客户就近提供服务,与10月12日开通的郑州至赫尔辛基货运航线实现陆空相辅相成,使中欧贸易便捷通道进一步丰富、物流通道更加畅通,对于加强我省与芬兰及北欧各国之间的经贸文化往来、助力我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来,郑欧班列不断刷新“自我”,由单一的铁路运输到成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由最初的班列业务进军到国际贸易并实现“以运带贸,运贸一体”发展;由唯一阿拉山口出境口岸到现在的“八站点、六口岸”,构建“通道+枢纽+口岸”开放格局;由传统低效的物流模式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班列”,并形成境内境外“1+N”多枢纽,沿途多点集疏网络体系;获批并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助力疫情防控,线上订舱系统远程操作功能发挥作

郑欧班列凭借运载货量大、安全快捷等优势,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最为稳定、成本较低的物流运输方式,承担了支援境外国家运输抗疫物资,为促进货物跨境流动发挥了难以替代的战略通道作用,为国内和沿线各国在疫情期间开放合作、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线路开通及时保障郑州-北欧战略运输通道安全畅通,为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奠定良好基础,为稳外贸和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的提供可靠保障。

郑欧班列充分发挥国内循环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门户枢纽作用,凭借郑州区位交通优势,以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线路开通为契机,为保障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畅通贸易通道,为推动国内和沿线国家抵抗疫情、经济复苏提供保障。在今年疫情期间,线上订舱系统远程操作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疫情防控、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操作时效;2020年前10月,出口电商包裹单量同比提升186%,标志着郑欧班列已全面进入“数字班列3.0”时代,推动“河南制造”加速向“河南智造”转变,助力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推进全球供应链恢复和重构

“十三五”期间,郑欧班列基本实现“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物流通道枢纽功能,成为开行质量领先、市场化程度领先、创新能力领先、硬件设施领先、信息化程度领先和国内国际双向物流枢纽网络布局领先的中欧班列典范。在“十四五”期间,郑欧班列将持续以创新为驱动,厚植郑欧班列特色服务品牌优势,加快构建“班列+”开放平台体系,将郑欧班列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的现代国际物流枢纽,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豫芬双方将继续加强交流,进一步加快推进豫芬“双枢纽”建设走深走实,借助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芬兰赫尔辛基)新线路的开行,深化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实效、拓展交流交往方式,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同时,郑欧班列将不断加密北欧线路开行频次,以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为新引擎,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新流通”枢纽,推动我省“四路协同”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推进全球供应链恢复和重构,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中“陆上丝绸之路”独特的国际安全战略通道作用,更好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分享到: 编辑:王洋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