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融媒记者 吴瑞霞 通讯员 曹丽霞
春到巩义市夹津口镇纸坊村,记者被一幅唯美画卷所吸引。杨柳依依,春色新秀,行人伴着花丛走。
来了就别急着走,你会越看越有看头
纸坊村历史底蕴深厚,有迹可寻。据说,在清康熙年间,文化灿烂,学堂遍布,纸张日需上涨,时属巩县(今巩义)官府为满足需求,经勘查,发现该村的小河清澈,水质甘醇,适宜造纸,随在此处建纸作坊。纸张产出后,质量上乘,远近客商纷至沓来,当时的文人墨客以购得纸坊所产纸张为快,一时间,此处的纸产销两旺,名扬四方,故此得名纸坊村,沿用至今。
村委旁的纸坊村花语苑里,各种标识牌和树木花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赏景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的洗礼。从学习“大树品格”“弘扬大树精神”,再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介绍,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创建“文明、和谐、稳定”纸坊村奠定了基础。
“几年前,这里还是大坑。现在的游园占地三千多平方,这次又扩大了好几亩。不仅治理了环境,还保墒,还能变成肥,这是在竹林学到的经验,纸坊村学以致用。”纸坊村党支部书记赵长亮指着树坑的木屑介绍。
村委+农户,扮靓了纸坊
行走在生机勃勃的大地上,正有一群人在播种着希望。房前屋后,边边角角,到处都被栽上了树,种上了花。随着“五星农户”评选活动的深入开展,纸坊村人的聪明才智被用到了方方面面。在星级农户刘宝建的家里,摆放着各种花卉,用过的洗衣液的桶不单变成了观赏物,还能养花,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院外的篱笆内种有油牡丹、月季花、应季蔬菜。
赵长亮说:“这户因为临着路边,原来堆着垃圾和柴火堆,一说让整改,都很配合,男女老少齐上阵,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以前,房子后边是空地,村民都把垃圾往那倒。现在村里安排车把杂物都拉走后,又好看又干净,心情也好,左邻右舍都在忙着创建美丽庭院。”
老水缸、老瓦罐都被村民们种上花派上用场,摆在了空闲处。“以前垃圾到处都是,现在好了,处处是花园。”四组的程大爷走在两边是竹篱笆的小路上,一脸惬意。
十里春风柔,陌上芳草萋萋,深院几树花红,正是一年春色浓
纸坊村随处可见的手绘画也很美,农耕文明,就蕴含在那一幅幅逼真的图画里。磨豆腐的全过程;播种、灌溉、收获、碾场等都在图画中体现,“看到这些画,对农事有了基本了解,城里人,哪见过这个。”同行者边走边赞。路边的海棠树等,引人驻足,移步换景间,对纸坊村的兴趣愈来愈浓。
在一家小院,上百年的老屋和红砖平房同在,有一种特别的韵致,老枣树还未抽枝发芽,核桃树的花穗正多,杏树上的青果一串串的,让人禁不住忆起童年的老院。该如何保留村庄的历史、乡愁、乡俗民风和村规家训等诸多问题,就这样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赵长亮说,留住历史、记住乡愁,是村里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村里现存的几处老屋,纸坊村已有了进一步规划。纸坊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屋改建后可做为村史馆;纸坊村在历史上水资源丰富,石磨、纺花车等老物件还保存有很多,老屋还能用作农耕文化展馆等。
风清蝶飞舞,春暖花自香
听村里的人说,游园往前再走几分钟,有水源。水,便是一个村庄的灵气。还未走近,就听到了流水声和女人的笑声,清流潺潺,有两个妇人正在洗衣。
赵长亮说:“下一步,会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打造美丽乡村上做文章。”
一幅唯美画卷正在纸坊这片热土上缓缓铺展。一个村庄的蜕变,诠释了乡村振兴在夹津口镇各个村子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