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郑大“国旗护卫队”执教新生军训

2019-09-0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正步走!”9月4日,郑州大学操场上,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排排方阵整齐划一地向前移动,迷彩服点缀着红色橡胶跑道,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郑州大学2019级新生军训的第10天。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郑大新生军训教官均选自本校国旗护卫队,今年该校共迎来1.2万名新生,由200名教官执教,这些“国旗护卫队”教官成了新生们心中的“男神女神”。

新生的第一位导师:

身为学长,我不能太严厉;身为教官,我不能太宽松

“咦,教官好!”

“你们好,你们好......”

中午12点,吕喜臻准备前往食堂,一路上,三连三排的男生笑眯眯地冲他打招呼,吕喜臻拖着沙哑的嗓子,应接不暇。

“10天前,我还是一名普通学生,这个转变是很大的挑战。身为学长,我不能太严厉;身为教官,我又不能过于宽松,尺度很难把握。”第一次做教官的吕喜臻说,他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为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每次军训结束后,教官们都会集合,席地而坐,围在一起分享总结经验。上午、下午各讨论一遍,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寻求最佳相处模式。在吕喜臻看来,有一天自己脱了这身教官服,依然有学生跟他打招呼,他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官。

事实上,吕喜臻跟学弟学妹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排里有三个“活跃分子”,他就把三人挑出来组了个组合,在大休息时让为大家表演节目。三连三排的学生开玩笑说“吕喜臻心狠手黑特有趣”。吕喜臻喊哑了嗓子,除了问候,学生们还会给他送润喉糖。

吕喜臻说,从学生到教官,他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了对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感,“我们相当于他们大学的第一位导师,看着他们的眼睛,我就想给他们上好这第一堂课。”

从服从命令到发号施令:

下命令不仅是提要求,更意味着担责任

去年的北操场上,当姚龙飞第一次看到教官们的时候,他以为这群把军体拳打得虎虎生风的汉子都是现役军人。

直到军训结束前的那个下午,带队的教官向他们提起“国旗护卫队”时,他才恍然大悟,面前这个硬气得让人发怵的“军人”,竟然是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学长。

心中沉寂已久的军旅梦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姚龙飞毫不犹疑地递交了参加国旗护卫队的报名表。从当初崇拜地望着教官们打拳的学员,到现在为新生们表演军体拳的教官,这一年,姚龙飞吃过的苦比过去十八年吃过的加在一起还要多。

团队人员的减少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初和他一起报名的五百多名2018级学员,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一百零几人。

“教官好!”走在军训期的校园,路上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国旗护卫队内部并没有教官这一称谓,只有学员和教员两个身份。

在新生军训期间担任教官,是学员向教员转型的必经之路。“很爽,但是心累。”谈及担任教官的最大感受,姚龙飞先是爽朗地笑出了声,随后又不自觉地降低了声音。

做学员的时候,他可以放空脑袋,“只管服从命令就好”。但现在,自己成了发号施令的那个人。命令不仅意味着提要求,更意味着担责任。

在向新生们展示正步走时,姚龙飞全神贯注,他的左脚迅速踢出、踏下,两臂的摆动孔武有力,皮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身为教官,我不光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这些新生负责,为十六连四排负责。”不善言谈的姚龙飞掷地有声。

独一无二的经历:

新生通过军训成长,教官同样在军训中成长

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苗朝晗就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多些独特的经历。独特,这个极具个性的词似乎与以纪律著称的国旗护卫队格格不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整一年的全军事化管理确实给每一个队员都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成长。苗朝晗说,这段经历她一辈子也不会忘。

为了能在军训期间承担起教官任务,国旗护卫队女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十九天的集中训练。集训的每一天都很难熬,是那种“每天早上起床连饭都吃不下去”的难熬。集训第四天的晚上,苗朝晗刚站了十几分钟军姿,疼痛便从膝盖处袭来,细密的汗水瞬间布满了额头。“加油,坚持住姑娘。”教员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苗朝晗的肩膀,一句话让她红了眼眶,也让她咬牙坚持到了最后,实现了蜕变,学弟学妹们来了,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当穿着教官服踏入北操场的那一刻,就住在操场边上的她竟然有一种陌生感,其中夹杂着一些兴奋,一些紧张,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我从学员成为教员的最后一关。新生通过军训成长,教官同样通过军训成长。”苗朝晗说,做学员时,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信任自己的教员,如今作为教官,她希望能对得起新生们的信任。

“把国护精神传递下去”:

家里备受宠爱的“小公主”,训练场上不怕苦的“女兵”

“铁血六连,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奋勇向前!”一阵嘹亮的口号声响彻郑大南操场。烈日下,一个小麦色皮肤、身着黑色T恤的女生正熟练而有力地比划手势,发布号令。杨晴晴是国旗护卫队女队指挥,从新生到连长,已连任两年教官。“我跟国旗护卫队的情缘就是在军训场上结下的。”杨晴晴从小就有军人梦,大一入学军训时,她被国旗护卫队的精神打动,对这支队伍充满向往,从此成为国护一员。

暑期集训时,女队和男队一样的训练时间、强度相同,在家里还是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在训练场上秒变不怕吃苦的“女兵”。“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体能方面我们不差,可以和男生一较高下。”杨晴晴笑着说。去年她所在的连队获评优秀,她本人也荣获“优秀教官”称号。

“这是我第二次当教官,严肃活泼,认真负责,热爱祖国,护卫国旗是我们国旗护卫队传承下来的精神,我想把它继续传递下去。”杨晴晴腿上有旧伤,暑期集训时,站久了便腿疼,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还要拿垫子垫一下。

“国旗护卫队精神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打心底觉得做这些很有意义,我感受到了队伍的优秀品质在一届届传承。”她说。

“对女孩子来说,嗓子是最应该保护的。连长为了我们一百号人都能记住动作,听清口令,她就不顾嗓子疼一直在喊。”六连新生邹佳仪说,教官们的精神也感动了很多新生,他们,就是自己心中的“男神女神”。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宋瑞雯 董泽军


分享到: 编辑:梁冰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