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今天(6日),郑州市中原区法院院内,中原区法院院长赵洪印正集结百余名干警,开启全天的集中宣判、集中腾房、集中搜查、集中拘留强制执行“四连击”活动。
活动开始前,该院通报了“执行办案百日竞赛”进展情况,据介绍,从今年3月26日至6月5日,中原区法院共执行到位总金额2.16亿多元。
【数字】
两个多月,中原区法院共执行到位金额2.1亿多元,五项指标全市第一名
该院执行局局长冯新建在通报情况中说,从今年3月26日至6月5日,中原区法院共累计结案2402件,执行到位总金额2.1亿多元。
在18项执行质效考核指标中,中原区法院的实际结案率、实际结案占结案数比例、终本率、执行完毕率等五项主要指标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
此外,活动开展以来,中原区法院共司法拘留40余人次,有9人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还有12人涉嫌拒执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举措】
实行执行“五化机制”,18项考核指标包干到人、责任到人
发布会上,该院执行局局长冯新建介绍,首先,该新一届院党组对执行工作高度重视,党组书记、院长赵洪印抓执行核心指标,副院长刘锋担任“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阶段性突出问题,由院班子成员进行分包管理,签订承诺书,明确解决期限,细化解决措施。
为促进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的顺利衔接和高效运行,该法院构建了“立、审、执”有机协调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执行局与立案部门的衔接配合,加大案件保全力度,及时控制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加强执行局与司法技术部门、评估机构的衔接配合,提高司法拍卖工作效率;加强执行局与刑庭的衔接配合,对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被执行人,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实行执行“五化”工作机制,通过分段执行、节点管控、流水作业、风险防控,确保保全措施执行化、风险告知全程化、执行警务保障化、执行裁决监督化,执行流程信息化,以规范执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执行流程节点集中管理制度、案款规范管理制度、终本案件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宣传制度、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六项管理制度。
此外,该院将18项考核指标包干到人、责任到人。为有效提高执行完毕率,执行局集中力量清理小标的执行案件,提高执行完毕案件的绩效加分权重,原则上要求执行标的2万元以下的案件在1个月内结案。针对大标的执行案件,每周定期召开团队长会议,共同研究、制定执行方案。为确保案件质量,严格终本结案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结案申请一律不予审批。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王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