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 河南健康宜居环境变美变靓

2023-03-1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从“除四害”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70年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与时俱进,健康河南根基逐步夯实,城乡居民健康宜居环境变美变靓。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70年来,我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用最接地气的河南模式,成功消除或降低各种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了各类重大疾病,使河南人均预期寿命快速提高至77.9岁,全省人民健康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70年来,我省爱国卫生运动从“除四害”“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到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从“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到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从卫生大检查、卫生城镇创建到健康城市建设、健康河南建设,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防控重大传染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出台《“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人民群众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70年来,河南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日益完善,全省累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30个、县城50个、乡镇148个,覆盖率分别达到79%、61%、7.6%。

农村厕所、饮水安全和垃圾处理等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全部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驻马店市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岁

70年来,我省始终从健康影响因素的源头入手,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除了疟疾,有效控制了鼠疫、霍乱等急性传染病,降低了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持续推进多轮农村改水改厕,基本消除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大大降低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至338.06/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健康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颁布了《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从法治层面推动爱国卫生工作转型升级;全省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健康乡镇227个、健康村庄727个、健康单位1512个,五星健康文明家庭13万户。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岁,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2.91‰、4.18‰、9.9/10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2.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爱国卫生运动贡献“河南智慧”

70年来,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爱国卫生运动贡献“河南智慧”。

上世纪80年代,我省宋乐信同志发明双瓮漏斗式厕所,并向全国进行推广,继而引发了一场农村“厕所革命”;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省创新开展“一科普六行动”(普及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工厂、学校、单位和重点场所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病媒生物防制)的做法受到肯定,全国爱卫办专程到河南省调研并总结推广。

多年来,我省始终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创新实施“一科普六行动”,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爱国卫生运动也要跟上时代节奏,不断丰富新内涵。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不仅仅是传统的环境卫生整治,还要针对新发展阶段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加强和创新社会健康治理,进一步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来一场彻底的健康革命,进一步夯实健康中国建设的微观基础,构筑起健康细胞、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健康城市的全链条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汪辉 王红 通讯员 郑良子 文/图


分享到: 编辑:李怡萍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