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脱兔奋跃而上 踔厉前行开启新程
——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
1月28日,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郑州高新区共有12个项目,总投资额160.7亿元,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竞进姿态,全面掀起新一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热潮。
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上班首日,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74.3%,开工企业14991家;数字再度被刷新,企业开工率已达95.7%,而规上企业开工率已近乎100%……新春伊始,郑州高新区以“项目为王”推动高质量发展,犹如动若脱兔般奋跃而上,频传高新佳音、尽抒实干风采。
高新沃土蕴生机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郑州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十大战略’,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劲头、坚持‘实’的作风 ,努力在项目推进、环境优化、服务提升上实现新跨越,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如是说。
项目谋划体现高站位,“扩链强链”“延链补链”。对外突出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优引精,围绕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产业、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未来产业,持续完善“4+4+N”产业体系,坚持“扩链强链”“延链补链”构建产业生态;精准切入、长线跟踪,全力招引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对内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围绕规上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摸清产业上下游脉络,协助招引关联企业进驻,深入做好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大文章。目前高新区已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传感器产业位列“中国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第四名,中部第一。
张红军表示,今年高新区工作要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在“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上走前头、做表率,聚焦“稳增长、稳预期、稳民生”,坚持项目化管理、任务化分解、方案化落实、清单化推进,确保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抹斜阳尽余晖
项目落地体现高标准,既重质量又加速度。新建项目抓施工进度,项目随着时间抢,要素跟着项目走;续建项目抓竣工投产,着力打通供需适配和要素流动堵点。在要素改革领域全省首个实现工业用地带“施工图”出让、全市率先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促进土地高效合理利用;推动招商引资从“税收减免、房租补贴、土地优惠”的传统模式向“土地代征、厂房代建、股债联动、作价入股、基金支持、以投代补”等市场化合作模式转变;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吸引了上海重塑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艾格莱德汽车传感及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清华河北院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宏伟的蓝图、再宏大的目标,没有钉钉子那股劲来抓落实,一切都是空谈、都是口号,抓落实、重实效就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旋律,全区上下将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责字于心,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张红军强调。
项目服务高效率,争创最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创业环境。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设梧桐、双桥、石佛、枫杨4个工作组,一对一联系走访企业精准服务,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做企业发展的“贴心人”。过去一年辖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持续通过世界传感器大会等系列“院校+赛事+论坛+展会”活动,进一步吸引一批龙头企业、科研平台和高端人才落地。
努力探索资本赋能、科金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实施市场化发展模式,通过项目融资、债券融资、股权合作等多种融资模式,盘活国有资产,撬动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难题;依托“中小企业指数平台”等政策“云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政策“一本通”;推动政务服务50个一件“事”和300个利企便民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建立企业服务驿站,指导小微企业园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
一泓碧水润高新
今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高新区提质进位发展的冲刺之年,高新区在新春伊始定下目标:力争实现新签约项目签约额突破400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额290亿元、制造业招商项目签约额突破180亿元、制造业项目签约突破12个,加快推动雄韬氢能产业园项目、珠海艾派克微集成电路封测项目、京东方艺云区域总部项目、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河南分行等项目实质落地。
张红军表示,高新区将争取早启动、早占主动,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决战全年打下坚实基础,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高新区上上下下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企业主体以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斗志、潜能和姿态开启高新区2023年新一年的征程。
“高新区发展就要突出又‘高’又‘新’的特色,我们将坚持‘全力拼经济’,聚精会神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巩固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项目为王抓投资、多措并举扩消费,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使发展质量提升。”张红军表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围绕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找到‘关键一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科技创新,要让企业在这片热土敢干、敢闯、敢投,为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努力打造全省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断开创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局面!”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 孙庆辉 文/图
https://zzwb.zynews.cn/html/2023-02/03/content_1356088.htm
打造企业服务升级版 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
高新区推进“三个一批” 构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郑州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
1月2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在各地同步火热举行。郑州高新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签约一批”项目3个,“开工一批”项目9个,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全面掀起新一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热潮。
“要在‘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上走前头、做表率,聚焦‘稳增长、稳预期、稳民生’,对重点工作坚持项目化管理、任务化分解、方案化落实、清单化推进,确保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保持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表示,今年高新区的工作要突出“一个主题”时言之凿凿。
而对张红军凿凿之言辅之以佐证的是,自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落实省市关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部署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攻关,迎难而上、统筹推进,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紫光计算机生产车间一角
夯实工作机制 打造企业服务升级版
2022年12月25日,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3#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作为高新区第五期“三个一批”开工项目,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从一纸蓝图到喜封金顶仅过去了半年,再次刷新了“高新速度”。
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是郑州高新区产城更新首开项目。“施工期间,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梧桐园区运营中心、高新区产城更新项目指挥部、高新区住建局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疫情期间为项目申请了管控区‘四保’白名单,并帮助企业顺利领取到临时通行证,合理调整作业时间,抢抓黄金施工期,力保各项建设工作正常推进。”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清单、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对所有项目实行工程化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挂图上墙、按图推进。充分发挥专班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制定项目推进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高新区项目建设从谋划储备、落地建设、要素保障、考核评比等各项管理办法,固化各个环节工作制度,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以完成年度投资额为目标,倒排工期,对项目年度计划任务进行逐月分解,动态掌握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判情况。
去年以来,高新区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33次,安排部署工作320余项,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环节逐项进行分析,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重点项目督查考核。
纾解难点堵点 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新区对外脸面和金字招牌,也是高新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要像保护眼珠子一样精心呵护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切实实现“免申即享”,对企业要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快办”。每个高新人都要“以为辖区企业服务、自觉维护营商环境为荣”“以损害企业利益、破坏高新区营商环境为耻”,用心用情维护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简政放权为重点,以数字赋能为突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力争实现更多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
2022年7月14日,第五期“三个一批”开工一批项目: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新开普智慧教育研发产业基地项目两宗“工业定制地”带施工图挂牌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是河南省首次实现工业用地带“施工图”出让,标志着全省工业标准地改革实现新突破。这是高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
这两年,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出台“首问负责”“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等创新措施,首批已上线“刷脸办”事项20项,网上可办事项占比达到90%,行政许可类即办件占比63%,各项指标在各县市区中位居前列;印发郑州高新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郑州高新区抓开局稳经济促发展若干措施,用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支持;在不久前郑州高新区召开的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区拿出1.88亿元真金白银重奖创新创业企业,2022年全年对企业兑现总奖补金额达到5.13亿元。
项目建设热潮涌 构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一辆卡车载着3个硕大的铝卷徐徐开来,停在坯料入库的指定区域。入库区的上方,一架天车滑动过来,通过多个摄像头感知铝卷,准确定位,吊起坯料,完成入库……作为高新区“三个一批”已投产项目,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铝板带箔、合金板、超硬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2年公司单上半年就完成产值47.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出口7.2亿元。
据了解,高新区前6期“三个一批”项目经动态调整及转化后,现有“三个一批”项目37个,总投资约465亿元。
其中,“签约一批”项目6个,分别为北斗产业园孵化基地项目、优必选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基地项目、深圳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全国总部项目、天集产城人工智能基地项目、高新国际企业港项目、肿瘤检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66亿元。
“开工一批”项目24个,分别为创新科区域总部基地及大数据中心,安徽爱纽牧铝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河南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一期),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开普智慧教育研发产业基地,云杰新科技智能传感产品生产基地,台湾茂丞总部,生物智能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智慧地球数据工厂,艾格莱德汽车传感及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等24个项目,总投资228.35亿元。截至2022年底已开工14个、已投产4个。
“投产一批”项目7个,分别为智慧产业园二期,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东区(三期)、深圳智微智能物联网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上海电气新能源示范应用项目,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中心暨钻石长晶设备制造和产业化项目,重塑科技郑州燃料电池生产项目,瑞驰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双皮鞋深加工项目(一期)等,总投资7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亿元。截至2022年底,已达效6个,达效率85.7%。
“2023年,高新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狠抓落实、埋头苦干,努力在百舸争流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表示。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文/图
https://zzwb.zynews.cn/html/2023-02/03/content_1356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