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巩义49个集中安置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首批285户群众分到新房

2022-02-1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2月15日,巩义市举行“7·20”农村住房灾后重建项目分房仪式。仪式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形式进行,主会场设在北山口镇水地河村集中安置区,分会场分别设在大峪沟镇官殿村、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涉村镇上庄村、米河镇魏寨村安置区。巩义市领导王超、景秀香、景晓明、李立新,资源规划局、住建局、农委主要负责人,主会场所在镇受灾群众代表、镇村党员干部代表、施工方代表等参加了主会场分房仪式。

在主会场分房仪式上,巩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超代表巩义市委、市政府向为灾后农房重建项目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首批主体完工的新村模式安置项目惠及的285户群众表示祝贺并送上了祝福。

王超表示,2021年“7·20”暴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巩义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坚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创新运用日督查日通报、月观摩月考核、科级干部“亮赛比”等推进机制,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恢复重建工作进度。目前,需修缮加固的7256户已全部竣工。分散重建安置方面,原址重建495户、同村新建210户已全部竣工,货币补偿398户已全部完成购房。集中重建安置中,24个社区模式项目已有14个项目出地面,正在进行主体施工,25个新村模式项目中,北山口镇水地河村等5个集中安置项目已实现主体竣工,涉及农户285户,现房模式安置的186户群众已全部签订安置协议。

这是一份有速度有质量,精准又有温度的答卷。水地河村灾后重建项目选址于村北荆枝沟岭上,生态环境宜居,距离310国道1.5公里,属于新村模式,可安置受灾群众55户274人。拿到新房钥匙的群众,眼中的喜悦藏都藏不住,心里的感恩说都说不完。7组群众张树声说;“家里遭了灾,镇村干部及时来家里查看,真操心了,今儿终于拿到钥匙,很激动,独家独院,四室两厅两卫一厨,再加上一个车库,很实用,也很满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地河村灾后重建项目的55套(49套二层、6套一层)宅基主体全部竣工。四组群众张花荣拿着新房钥匙,抱着村里精心准备的大礼盒笑声朗朗:“原先家里是两孔土窑,两间平房,雨后塌得不像样,一直租房子住。早都盼着住新房,来看过好几次。前两天村里就通知今天领钥匙,很高兴,也很温暖,上下170多平方米才掏了13.7万元,真划算,四口人住可宽绰,呵呵,终于等到这一天。外面环境也好,门前新铺了路,还栽了绿化树,过段时间俺就开始装修,争取早点搬进来。”

看着整洁舒适的住宅,群众眼中憧憬着未来,笑在脸上,暖在心里。
据悉,去年“7·20”暴雨自然灾害,导致农村住房受灾严重,该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修缮加固、集中重建安置、分散重建安置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目前,49个集中安置区进展顺利、快速推进,托起了受灾群众新希望。

下一步,巩义市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注重灾后重建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质量统筹推进集中安置项目主体及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确保2月底前,25个新村模式集中安置项目主体全部竣工,3月底前,新村模式集中安置项目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全面交付使用,6月底前,24个社区模式集中安置项目主体全部竣工,7月20日前,社区模式集中安置项目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全面交付使用,年底前实现受灾群众全面回迁,尽早让群众住上经济房、安全房、舒心房。

冬去春来,美好家园梦正逐步变成现实。在河洛大地上,285户受灾群众即将住上新居的喜悦正透过滚滚春潮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也将伴着缕缕炊烟萦绕在美丽的农家小院里。这是干群一心、众志成城的巩义力量,也是巩义市委、市政府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更是巩义市委、市政府向受灾群众交出的答卷。

分享到: 编辑:闫佳佳 统筹:张改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