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核心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 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带教、授课​

2021-08-2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推进全省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教育厅联合发布《河南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到2030年 中医药人才基本满足“健康中原”建设需要

《方案》明确,我省将切实加强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医教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提升中医药学生关键核心能力,构建高层次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计划到2025年,中医药教育结构基本完善,“5+3”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九年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初见成效。到2030年,中医药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原的建设需要。

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中医药学科专业

《方案》要求,我省要加速中医药学科研究生教育培优扩容。加强中医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规划,重点培育河南紧缺的学位授权点,努力填补中医药相关学位授权点的空白。

我省将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控,扩大中医药及相关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深化中医药学科体系改革,加强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及相关中医药二级学科的建设。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中医药学科专业。

2025年建成10个国家级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点

培育高质量人才,需要综合提升本科教育水平。《方案》明确,我省要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中医药主干专业的支持力度,布局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开设“中医药+X”专业,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服务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我省计划大力推进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点。五年内完成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中医药核心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

为推进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方案》明确规定,2021级起,中医药核心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

在中医药院校中,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读或完整精读中医经典及历代名家、主要学术流派医著中的重要篇章,开展中医药经典等级考试,逐步实现本科中医药专业学生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全覆盖,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融入历代医家关于疫病诊治的理、法、方、药等相关内容。

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带教、授课

稳步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举办中医药教育高校的附属医院应设置覆盖主要临床科室的教学门诊,加强门诊带教。采取导师制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遴选确有临床专长、学术思想源于经典、热爱中医教育事业的院校教师和临床医师作为师承导师,增加学生跟师时间,巩固临床能力。

充分发挥名老中医作用,通过“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做好“传、帮、带”工作,以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师带徒、著书立说等形式延续其对中医教育的影响力,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授课,将其纳入个人绩效考评,按规定发放带教津贴。

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贯通式

我省计划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持高水平中医药院校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贯通式培养,鼓励中医药院校与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水平院校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攻读更高层次的中医专业学位,面向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毕业必须达到中医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应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并纳入任期考核体系管理。

综合医院中医科符合条件纳入临床教学体系

为加强医教协同,推动中医药教学良性发展,我省计划建设高规格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完善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扩大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纳入中医临床教学体系。

我省计划实施中医临床教学基地能力建设专项,以培养成效为导向,以教学改革、教学投入、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运行管理等为主要指标,建设10个左右河南省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辉 王红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