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大医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3月1日”成了大家提及最多的一个日子。因为随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3月1日的正式实施,他们的用药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河南,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第一的“头号杀手”,动辄上万的治疗费用曾让诸多患者在“生与死”之间左右为难,备受煎熬。3月1日落地的医保新政会给肺癌治疗带来哪些新变化?记者专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二科主任李醒亚。
降幅大
5万多到1000多
据悉,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的通知,并于3月1日的正式实施。
此次目录调整共对162种独家药品进行谈判,其中119种谈判成功,平均降价50.6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二科主任李醒亚教授称,新版目录充分体现了对肿瘤患者的关注,新增了17种抗癌药,并对2018年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中的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癌症用药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其中,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表现特别亮眼。该药物3年前的价格是51300元一个月的疗程,2019年降价到15300元一个月。今年进入新的医保药品目录后,再次降价到5580元,一线使用可以进行医保报销,以河南医保报销80%为例,报销后患者每月只需自付1116元。这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好消息。
据了解,除上述肺癌治疗用药外,新版医保目录中与肺癌患者有关的治疗药物还有10种,包括安罗替尼、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厄洛替尼、阿美替尼、贝伐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紫衫醇等。
受益多
从“治得起”到“治得好”
据悉,作为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75%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而就目前来看,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能让肺癌患者凭借创新药物,获得长期生存和更高生活质量。然而受研发成本、专利等因素影响,许多肺癌患者又面临用不起创新药物的情况。
李醒亚教授称,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价格高,像上边说的奥希替尼,之前服用一个月需要5万多元,很多患者用不起。第二个原因是对不良反应的管控,假如患者服用靶向药以后产生不良反应,处理不好也会导致患者依从性不好。第三个原因就是方案不合适,有时患者身体已经很弱了,这时用药时机选不好,医生在处理层面上联合方案不得体,也会造成患者依从性差。
所以在李醒亚教授看来,本轮降价不仅让肿瘤患者有病“治得起”,更让“治得好”有了保障。“上面新增的肿瘤药物都是这一两年新上市的主流用药,降价后可及性大大提高,医生用药有了更多选择,可以兼顾最佳疗效和最优价格,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要注意
肺癌发现多为中晚期
据了解,肺癌与大部分癌症一样,存在发现基本上属于中晚期的特点,而肺癌早期信号不多,有较强的隐蔽性,但到了晚期,病情发展速度又变的很快。
因此,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CT检查。
此外,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过去不咳嗽,现在咳嗽两个礼拜也不好;咳嗽不明原因,但咳嗽时会带一些血丝;得了肺炎治不好;出现不明原因喘息;非感染、咽炎、喉炎、声带炎引起的声音嘶哑等,都要多多小心。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书芝